重庆政策咨询 来看看地方政府如何务实有效支持企业开展升级版贯标,助推数字化转型?
10月16日,由点亮智库&中信联联合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工作推进会在江苏苏州圆满召开。在压轴的圆桌对话环节,围绕“创新升级版贯标推进举措,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题,天津市工信局信息技术发展处副处长杨俊杰、上海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山栋明、重庆市经信委智能化处副处长王逸飞、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钢”)数字应用研究院院长林锦斌分别从地方政府和贯标企业的角度分享了支持政策怎么牵引和助力企业进行升级版贯标和数字化转型。
天津
政策、资金、场景支持三管齐下
杨俊杰介绍,天津市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十分重视,今年已至少发布了两个与数字化转型相关的文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也即将出台。三份文件里,两化融合贯标均被列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此外,天津政府还对企业贯标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切实的资金支持。2018年开始,天津设立了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每年20个亿,方向包括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诊断、方案设计,以及工业互联网的两化融合等。下一步,将针对升级版贯标进一步优化支持政策,从注重数量变成注重质量。
天津市还在数字生态打造上下了功夫。着力打造12条制造业产业链,并将数字化转型作为重要的工作方向,为升级版贯标和数字化转型提供广阔的场景。
上海
支持政策无处不在
与天津不同,山栋明表示,上海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工作方面,比较大的一个特点是“润物细无声”,看似没有专门的安排,但是又无处不在。比如上海看似没有发布专门的文件,但各种文件里面都会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内容放进去。再比如采信等专项工作的衔接配套。
“上海模式”的第二个特点是强调多元主体的融合转型,不仅是国资国企。山栋明介绍,上海市的企业可以分为1/4外企、1/4民企、1/4央企、1/4的地方国资国企,他们希望保证两化融合升级版在四个板块中都能加以深化。因此,上海在两化融合过程中进行了许多思考和探索,比如如何构筑数据要素驱动的架构、数据如何资产化,甚至包括未来如何面向全球布局数字税等。
不过,上海同时强调,对企业的两化融合,政府一方面要给支持,另一方面也要“挑剔”,要求企业要形成3方面水平的提升。
第一是效率效益的提升。企业的两化融合升级版贯标,不能是为了做而做,要对标高水平的标杆。
第二打造企业的核心基因,做完两化融合之后有没有形成自己的基因。两化融合不是简单地做流程化的东西,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能力的提升,体现在数据能力,支持能力和算法能力等。做不到这些,两化融合是失败了。
第三,做两化融合和数字化转型的结合。转型不是转行,不能把传统企业变成IT的模板。
重庆
“百千万”工程
重庆也是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非常快的城市。王逸飞回忆,信息化推进20多年来,从最初的两化融合、两化深度融合,到2015年提出“智能制造”,再到十九大提出“工业互联网”,说到底就是用信息技术赋能千行百业,用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尤其是升级版贯标是比较科学、系统有效的方法论。因此重庆也在积极推动企业进行升级版贯标。
目前,重庆对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有5个亿的政策扶持资金,其中贯标有5000万元。每家拿到评定证书的企业都可以获得30万元。但并不是一次性下发,而是分两次。拿了证以后给10万,然后经过两年的监督、考核、第三方评估,再给20万。同时,贯标是智能化改造前期的首要条件,还可以和智能化改造基金进行配套。
此外,重庆还推出了“百千万工程”,拟将贯标的试点示范认证与“百千万工程”紧密形成体系推进。
“千”是指重庆有7000家规模以上企业,拟每年推动125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用十年时间尽力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
“百”是在几千个项目的基础上,评选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截至目前,重庆市已经评选了4批次计105个智能工厂和574个数字化车间,并通过重庆智博会进行推广宣传,打造制造重镇和名城。
未来,重庆每年还将分别评选出10个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和5G示范项目。在此基础上,对标达沃斯论坛评定,邀请施奈德等国内外知名服务商,建立服务商资源池,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推动灯塔工厂和5G全连接工程的打造。
“万”的概念是工业互联网,针对中小企业资金、人才、技术比较薄弱等痛点,大力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更多的中小企业享受云化的产品和服务。王逸飞认为,随着存储计算方式的改变,智能化改造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智能化改造的方式包括云化、平台化、网络化。
南京
南钢希望能从4方面继续得到政府支持
林锦斌则从贯标企业的角度,分享了对政府支持政策的感受和期待。他介绍,为了给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南钢早在2003年就率先启动了信息化、数字化转型,2008年起引入了ERP系统。当时行业里还没有成体系的方法论,一路也走了很多弯路。直到2014、2015年,省、市以及国家主管部门推出了两化融合体系,南钢觉得有了“灯塔”,有了牵引前进的方法论和系统,“那时候我们是非常欣喜的”。
2015年,南钢首批通过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1.0贯标,这次又是首批18家3A级升级版贯标企业之一。一路走来的过程中,林锦斌最深的感受是政府以及相关领导的支持非常重要,“一是对南钢整体态度和价值观的牵引,这也突显了主管部门的远见;二是对南钢数字化转型理论体系的牵引,告诉我们大方向是怎么样,做什么是对的,具体应该怎么做,给我们非常多的启发和引导;三是对南钢的品牌,行业影响力的支撑,我觉得这也是不可或缺的”。
林锦斌表示,下一步南钢将继续坚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这条路。他同时对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领导提出了4点诉求,希望能够继续得到更多的支持。
第一,延续标准的牵引,加强理念方法的宣贯培训,特别是在落地阶段。因为对企业来说,每一项贯标都需要投资,所以希望主管部门能够多沟通,通过理论和应用的传递和落地,以及典型案例和问题,让企业深刻理解每一项标准的要求和标准希望达成的根本价值。
第二,建设和优化采信体系,真正让企业在两化融合这条路上少一些阻力,多一些动力。
第三,将数字资产化运营落实到执行层面。升级版强调数据驱动,要真正让企业把数字当作新一代的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进行投资,需要整个社会和管理体系对数字资产的认可,并落实到执行层面。比如如何评估数字资产的价值,数字资产的价值体系是什么,这些对企业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四,提升对数字人才的支持。目前,企业和行业对数字化转型人才,特别是具有行业背景和行业经验的融合性人才处于极其稀缺的状态。希望看到政府主管部门,对人才的培养、吸引、认定和牵引能有所支持。
文章来源:重庆政策咨询
阅读人数:11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