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基于信息化,又高于信息化
智慧城市基于信息化,又高于信息化
——访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
光明日报本报记者 李慧
在河北廊坊市广阳区迎春北路社区,车辆通过智能道闸系统进入小区。新华社发
【会客厅】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在我国方兴未艾。智慧城市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让城市更智慧?智慧城市建设面临哪些瓶颈制约?智慧城市如何惠及民生?针对这些热点问题,记者专访了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
记者:智慧城市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
单志广:智慧城市基于信息化,又高于信息化,是城市发展方式的智慧化进程,本质是改革创新的系统工程。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集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造、城市管理创新、公共服务改善、政府职能转变等为一体的城市科学发展新实践。
当前,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正处于“四期叠加”状态,即同时面临:战略机遇期、起步探索期、瓶颈凸显期和创新发展期。智慧城市领域新技术、新应用、新产业、新模式层出不穷,“网格化”“一号、一窗、一网”“一网、一门、一次”“最多跑一次”“秒批”“城市大脑”“领导驾驶舱”“智慧城市运营商”等大量创新案例不断涌现,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政务等不断深化,建设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稳步推进,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示范性智慧城市样板和标杆正在孕育成长之中。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破解。
记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我智慧城市的应用起到哪些重要作用,智慧城市建设暴露出哪些短板?
单志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网格化管理精密管控、大数据分析精准研判、移动终端联通民心、城市大脑综合指挥等构筑起全方位、立体化的疫情防控和为民服务体系,显著提高了应对疫情的敏捷性和精准度。一是城市网格化管理构建了基层防控的“天罗地网”,提高了人员管控的精准性。很多城市充分发挥智慧城市网格化管理优势,应用智慧社区的各类监控技术手段,深入摸排出入网格人员和车辆,实现了自动化、地毯式、无死角的精密管控,有效促进了群防群治、联防联控。二是大数据分析构建了疫情“信息参谋部”,提高了疫情研判的精准性。三是移动终端构建了城市“网上连心桥”,增强了政民互动的敏捷度。四是城市大脑构建了城市“领导驾驶舱”,增强了防控指挥的敏捷度。
在肯定智慧城市对疫情防控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疫情防控暴露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仍存在诸多短板,主要包括:一是数据融合不足,很多数据需要靠企业和主管部门临时上报,缺乏统一的数据平台支撑,疫情不清、信息僵化、联结用户少、应用较孤立等问题比较突出。二是业务协同不够,受制于不同区域智慧城市系统的分割和隔离,某些重点监控的人员一旦跨区域流动就无法及时掌握和预警,给全国范围的疫情防控带来不利影响。三是发展水平不均,智慧城市建设先进城市已广泛通过智慧城市开展数字化、无人化防疫工作,而发展较为落后的城市还在使用手工台账记录信息、派遣工作人员上门巡防,既影响工作效率,也面临风险隐患。
记者:除此以外,当前,智慧城市建设还面临哪些问题挑战?
单志广: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挑战是解决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技术融合、数据融合和业务融合,构建全流程、全覆盖、全模式、全响应的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系统。这里既有打通信息壁垒的技术要求,也有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的现实要求,难度较大。
目前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信息化领域的新概念、新名词、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层出不穷,但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智慧服务的硬骨头、老大难问题仍然没有实质性解决,需求不清、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重硬轻软、重建轻用、缺乏实效等痼疾仍然大量存在,迫切需要以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成功实践进行有效引导,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去虚向实、行稳致远。
记者:智慧城市建设是否仅仅是信息化建设?如何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和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切实提高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单志广:智慧城市建设,数据治理是核心,数字技术革命正在推动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清晰的数据权利界定是充分利用这一要素的前提。要进一步完善数据确权机制,完善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相关制度,完善数据产权保护制度,明确政府对政府数据管理使用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以及公众的使用权利和义务,赋予非个人商业数据生产者所有权,明确自然人的个人数据权利等。
智慧城市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不是简单做几个信息化工程,城市就智慧了,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演化过程。智慧城市包括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社会治理精准化、产业发展现代化、政府决策科学化等多方面目标。因此,不能把智慧城市建设完全变成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建设要在新技术推动下不断创新城市治理理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给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本报记者 李慧)
文章来源:
阅读人数:3092(人)